新京报讯(记者姜慧梓)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数据,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94.8亿斤,比上年减少3.1亿斤,下降0.1%,总体保持稳定。受旱情影响,河南、陕西分别减产7.1亿斤和2.9亿斤。
从播种面积看,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.99亿亩,比上年减少52万亩,下降0.1%,保持基本稳定。安徽、河北、山西、四川播种面积均有两位数增加,西部部分地区调整种植结构,夏粮播种面积有所减少。
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表示,今年采取了多种方式稳定播种面积。比如,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,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。同时,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,稳定耕地保护补贴,扩大投保面积,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健全。
地方上,各地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,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加大撂荒地复耕复垦力度,种植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。
此外,在整体播种面积略有减少的情况下,冬小麦播种面积实现3.39亿亩,增加5.7万亩,主要是播种期间,冬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适宜,气象条件总体有利,冬小麦基本实现适期播种。
从单产来看,2025年全国夏粮单产375.6公斤/亩,比上年增加0.1公斤,基本持平。其中,河南、陕西受旱情影响,每亩分别减产4.7公斤、9.6公斤,导致两地夏粮总产量分别减少7.1亿斤和2.9亿斤。
今年,河南、陕西等主产区发生了较重旱情,对夏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。魏锋华表示,受旱地区通过引水调水抗旱浇麦,大部分农田实现了有效灌溉,减轻了旱情影响,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除旱情外,其他灾害明显偏轻,特别是在灌浆关键期,河南、陕西等受旱地区普遍降雨,缓解了旱情。
魏锋华表示,在克服了干旱等不利因素后,今年夏粮虽略有减产,但减产幅度很小,总体保持稳定,主产区中,山东、河北、四川产量均有所增加。
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